走出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

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晓英 乔 欣

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立足青海实际,如何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是代表委员们连日来思考、讨论的内容。

王华杰代表说,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,而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。近年来,海东市锚定产业“四地”建设目标,传统产业加快升级,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基础。下一步,要将产业“四地”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实践路径,提升改造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加强科技创新,为海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蓄势赋能。加快金属冶炼、建筑材料、水力发电、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大力推进数据产业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装备制造、特色轻工、高原特色生态六大新兴产业。加快建设青海零碳产业园,全力打造“双碳”示范园区。持续跟进“绿电”交易、溯源认证,构建“全绿电”供应体系,探索打造水电、风电、氢能消纳产业试点。全力服务重点企业稳产做大,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,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,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。

王国栋代表说,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主动融入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、建设产业“四地”布局,按照打造七彩农业、彩虹故乡、土族盘绣、青稞美酒、互助家政“五张名片”的思路,提升发展传统产业,积极培育新兴产业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加快推动技术升级、产业链延伸、产业集群发展、资源综合利用,努力培育一批以“互联网+”为核心、融合一二三产业要素、符合“高精尖优”要求的创新性企业,全力打造立体化、复合式、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,集群式、规模化、科技化发展的绿色工业和智能化、数字化、融合式发展的特色服务业,推进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成色,以新质生产力之“矛”推动互助高质量发展。

“近年来,我省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、建设产业“四地”作为主战场、主阵地,大力推动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这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辅相成,是我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先天优势。”全国政协委员李青说,青海80%以上的科技型企业是民营企业,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主体,民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将承担更多责任。李青表示,要加快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改造,以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为主攻方向,通过“产学研一体化”着力开展产业共性技术、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攻关,扶持“卡脖子”领域有创新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,着力突破短板领域,做大做强优势领域。

“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有关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,相继出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,加快推动关键数字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,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,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全国政协委员赵海兴说,国家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工作,是引导数字经济长期健康、可持续发展,全方位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现实需要和必要保障,应加快推进立法工作。研究设立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,统筹相关领域资源力量,形成政策合力,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。同时,对青海而言,将青海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,依托青海资源能源、气候和区位等优势,布局建设基于清洁能源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,打造立足西部、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基地,为国家“双碳”目标、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和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提供算力支撑、数据存储、容灾备份服务。

编辑:乔明周;